2017年9月14日星期四

蘋果似TVB的主因

近期蘋果公司推出新iPhone,看見一則新聞「iPhone挾慣性收視 蘋果步向「TVB化」之路」,內容指近年iPhone欠缺新鮮感,甚至是抄橋、吃老本,但蘋果「教眾」終歸又會乖乖付鈔買機。這與香港電視界中的TVB相似,消費者一邊批評,一邊收看,成了「慣性收視」格局。



以前一直都講,不止iPhone,其實這幾年整個智能手機界都沒有太多突破。例如從前Touch screen第一次出來、手機影相、手機拍片播片、iPhone內的app概念、用手指放大縮小、雲端概念等,由無到有,是多麼的震撼。

如今的變化沒有太多特別,例如螢幕大一點小一點、拍照像素多一點、顯示像素大一點、防水設計、電池或記憶體大一點、運算速度快一點等。有何革命性突破呢?看不見。

想來想去,iPhone欠了什麼?整個智能手機界欠了什麼?甚至整個世界欠了什麼?答案有一個,Steve Jobs。今天找來他的語錄,趁這機會在巨人身上學習一下。


1.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譯:求知若渴,虛懷若愚

止凡:誰沒有聽過這句名言?這關於面對知識的態度,被轉載太多次了,不用多解釋。


2. You are already naked. There is no reason not to follow your heart. But it’s worth it in the end.
譯:提醒自己終將難逃一死,是我把自己從害怕失敗而裹足不前的陷阱中,解脫的最好辦法,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為什麼不順心而為?從結果來看,一切都將是值得的。

止凡:年紀大了,很多時遇到困難的決擇時,我都會問問自己,這是否值得?自己一世人,就只有這一世人,幹(或不幹)某事情,是否會令自己後悔呢?當考慮到生死遺憾時,想事情去到這個層面,很多事情的決擇都會變得容易。


3. Simple can be harder than complex. You have to work hard to get your thinking clean to make it simple.
譯:保持簡單,比複雜還要難,你得理清思緒,才能化繁為簡。

止凡:這一點應用到投資方面亦然,很多時簡單的操作比繁複的操作有更好回報。


4. The only way to be satisfied is to do what you believe is great work.
譯:讓生命完整的唯一方法,就是做你相信是偉大的事。

止凡:要做到Steve Jobs口中的偉大,實在不容易。但每人只有一世,何不令生命過得有意義呢?


5. Don't settle.
譯:決不鬆懈。

止凡:這是Steve Jobs的工作態度,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了解。這樣的態度多會成就了不起的企業家,但未必適合所有人。


6. It's only by saying no that you can concentrate on the things that are really important.
譯:只有對其他事說不,你才能專注在真正重要的事上。

止凡:如果你一生能找到一件事令你感到達至終生成就的話,不妨好好去幹,那怕是工作、生意、投資、興趣,甚至是做個好爸爸母母、好老公太太,專注真正重要的事,向其他事情說不也無妨。


7. Don't be trapped by dogma.
譯:別被既定的教條所限制。

止凡:如果沒有突破規條的思維,就沒有Steve Jobs,更沒有iPhone了。可惜的是,在香港的教育下,總是扼殺創意,因它只會懲罰犯規的人。


8. Don't let the noise of others' opinions drown out your own inner voice.
譯:別讓外在的噪音,壓抑自己的心聲。

止凡:這又是如此偉大企業家的一個特質,他們需要極大的自信,但這並非每一個工作崗位都需要的,一個團隊中,總要有些跟隨者的。


9. A lot of times, people don't know what they want until you show it to them.
譯:很多時候,人們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麼,除非你讓他們看見。

止凡:這不是輕易做到的,很多人連自己要什麼都不知道,又怎能了解別人的要求呢?能做到,而且做得這麼好,奇才也。


10. Things don't have to change the world to be important.
譯:你認為重要的事,不一定會改變世界。

止凡:這一點以前有聽過百樂兄提過,見《電台百樂》。你有多喜歡你的產品是無用的,最重要是人們有多喜歡你的產品,替最多人解決問題,你才能改變世界。


11. When you ask a creative person how they did something, they may feel a little guilty because they did not really do it, they just saw something.
譯:當你問那些創意十足的人怎麼做到時,他們可能會覺得心虛,因為他們其實沒有真正「做到」,他們只是「看到」了。

止凡:以前都有聽過,意念、想法是沒有意義的,這只能是一個idea,能真正把idea變成事實,這才能幹出真正的成就。還記得講述facebook的那齣電影,當facebook做大之後,被兩名明校生指他們的idea被Mark Zuckerberg盜用了,當時Mark反駁指,如果他倆有能力寫codes,把idea變成事實,早就做了出來,創造的榮譽應該歸於把概念變成事實的那位,而不是在家中發夢不幹的那位。

49 則留言:

  1. 匿名14.9.17

    我覺得是差異化越來越難。不能抄的創意很看人,但注重細節的品質、平台的綜合能力、各種devices之間的協調,還算能維持的。電視台也實在差太遠吧。

    創意除了研發,可不可以透過收購補足呢?

    T

    回覆刪除
    回覆
    1. 今時今日巨企也是透過收購保持領導地位,哪家startup做得好,隨時有巨企走來傾收購條件。

      刪除
  2. 匿名14.9.17

    教主有高智慧,但未能管理自己身体健康,不能延长自己的寿命去继续追梦是非常可惜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某程度上,他算是失了生活平衡,不過可見他對事業的熱誠與追求。

      留言時不妨留個名字,方便交流。

      刪除
  3. 匿名14.9.17

    stay healthy, stay alive. 失去健康,短暂生命限制了创造力.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相信Steve Jobs的創造力比絕大部分人都要強,即使他的生命相對短暫。

      留言時不妨留個名字,方便交流。

      刪除
  4. 匿名14.9.17

    don't push too hard. 量力而为.
    there are other things that are just as important as your own dream.
    Keep your balance in life.

    回覆刪除
    回覆
    1. 同意,life balance也需要好好注意。

      留言時不妨留個名字,方便交流。

      刪除
  5. 匿名15.9.17

    主要想討論一下第二點和第七點。

    在下認為「改變」已是知易行難,「突破」更多時候甚至只是倖存者偏差。

    就以第二條來說抉擇,Steve Jobs也曾經被迫離開蘋果。能夠東山再起,並突破手提電話故有模式,進而改變世界,其個人能力是當然的主因,同時也說明並非任何人也能在相同選擇之下得出相似結果。

    全球幾十億人,想過改變世界的何止千萬,真會實行還能成功的又有幾人?

    這種事情太「離地」,而「離地」的先決條件就是不能「腳踏實地」。比如蘋果、比如TVB、甚至香港的所謂「有青」模式,其實追求的並非「成功」,只是務求「不失敗」而已。當然,為了心理上的健全,他們會認為這樣就是「成功」。

    二十年讀書,然後十年儲首期,再十年一邊供樓一邊成家立室,再十年一邊繼續供斷層樓一邊培養下一代,再十年一邊供書教學一邊儲錢等退休,再十年一邊食老本一邊等仔女儲首期,最後靠仔女供養和政府津貼安享晚年。以上人生規劃其實無懈可擊,只是把「比大部份人失敗」和「比大部份人成功」的概率同時減到最低而已。

    不過前題是世界不改變,而這個前題顯然是不成立的,NOKIA就是因此敗於蘋果手下。

    「有青」或許不知,TVB和蘋果卻肯定明白這道理。但是,這對TVB和蘋果裏話事的「有為青年、有為中年、有為老年」卻並非利益一致。繼續守舊坐吃山空,高層也不過是收錢走人。致力改革的話,成功故然名成利就,失敗卻要提前離場,是高風險高回報的選項。甚至TVB和蘋果裏面可能已經有人做了,只不過也失敗了,所以我們外人才無法看到。

    又比如投資,即使做足功課,也不能保證獲利,畢竟低風險也是風險。第七點的既定規律在香港盛行,更多在於老一輩人認為他們已經「成功」,同時又看不見世界會有大改變而已。

    二十年前還在奮鬥的「有中」,不會相信二十年後的今天,電腦可以變成一塊板拿在手上到處去。如今成為家中掌權「有老」的他們,同樣不會相信二十年後的明天,他們曾經的行業會有九成九的改變。正如有「一技之長」的補鞋匠,當年學這一技的時候,肯定不會想到今時今日會變成這樣。

    所以在下並不否定香港上一代是「好心」,而他們是否「做壞事」也還是未知數。而且主流和中層永遠是指數量最多的那一群人,所以無論香港成敗,二十年後香港內部的主流和中層,也還會是現在那批制式量產的「有青」。

    而餘下的勇於創新、也就是不腳踏實地的廢青裏,大概會有不足10%的能夠成功起飛「離地」、晉身上層。餘下的自然是失足重創,或「浪子回頭」重歸制式「有青」行列,或從此沉淪成為社會低層,或屢敗屢戰直至東山再起或者一敗塗地。

    大道理很多,其中存在大量矛盾,其實只是因為每個仍然存在的選擇,也有「致使其沒消失」的長處,同時也有「致使其未能擠掉其他選項」的缺憾。

    雖然看似還有一個選項是一邊做有青一邊突破,但是考慮到香港現今環境的有青要每星期七天工作十二小時,還要抽時間健身塑形、溝仔溝女,如果還能同時兼顧計劃突破,而且能夠擠出時間、精力來實行……這類人本身就是天縱之才,不管最初選擇如何,成功概率也在99%以上了吧。

    快餐人上

    回覆刪除
    回覆
    1. 十分感謝快餐兄的詳盡分享,無可否認,Steve Jobs是萬中無一,甚至數十億中也無一的,如此的成功,是否能複製?他的哲學又是否適合每一個人,相信不會的。所以嘗試從中學習到智慧,能應用多少就多少。

      同樣的概念也在百樂兄上看見,他的概念相當否定打工,鼓勵大家做生意,但以前我也提出,生意之路不一定適合所有人,打工也有打工皇帝,所以還是按自己情況選擇自己的路。

      刪除
    2. 做生意的人,十個中都無一個成功,所以並不簡單。
      雖然我也不是打工的。

      刪除
    3. 看來你也不簡單噢。

      刪除
    4. 我只是十個人中的其中九個。

      刪除
    5. 我只是其中失敗個批人。

      刪除
    6. 繼續努力,祝你成為十個中的一個。

      刪除
  6. "Things do not have to change the world to be important."個人對這句話的大概了解是"不是改變世界才是重要的事".

    回覆刪除
  7. Apple 會晤會好似電視廣播沒落,我覺得又唔會。最少股神而家都話永遠唔會賣apple D 股票。
    快充,無線充電,全面屏等其他牌子一早有,但Apple先等其他牌子做白老鼠,然後自己再優化。例如面部辯認便加入3D,令到手機唔會俾相片欺騙。
    另一方面由於陳國強的入股,可以預計將來電視城會發展成為項目,同海怡半島,黃埔花園一樣。所以TVB就此玩完。

    回覆刪除
    回覆
    1. 從財務上看,蘋果與TVB分別也很大,蘋果的現金極多。

      刪除
  8. 我是米粉,年年換机。个人在這年代不願用兩千蚊以上買手机。

    回覆刪除
    回覆
    1. 支持國貨,果然愛國。

      刪除
    2. 我也是米粉,一兩年換机一次~~~~
      但不是支持國貨,是覺1500/2000以下去買手机才有高價性比的一群

      刪除
    3. 不過話時話、小米初創時抄APPLE到現在、已走出自己的風格越來越產品、殺出另一條路真想不到....
      最近好似出小米米家电动滑板车、米家压力IH电饭煲、米家行车记录仪、金属登机箱、小米无人机、米家扫地机器人、米家恒温电水壶、米家声波电动牙刷....
      似足無印良品(看來霤布斯要走在智能家居的理想)

      刪除
    4. 內地企業的研發能力很強,因為他們懂先「抄考」人家的成品作為起始的平台,再加添自己的新研究,所以多個範疇都很快成為世界前列,支付系統、高鐵、火箭技術都是如此。

      刪除
  9. 匿名15.9.17

    其實車一直都冇突破, 永遠都係四個圈圈,
    賣點說實話都係果 d

    銀行唔係做借錢就賣理財產品

    McDonald's ,可樂也完全沒有創新可言
    反問我真係百份之99行業都係食老本


    Samson

    回覆刪除
    回覆
    1. 的確,創新不一定存在於每一行業,但能有創新,回報可以很高。

      刪除
    2. 城中人10.10.17

      其他行業我就不清楚,但麥當奴變化已很大,或許你沒有留意。

      http://mail.mcdonalds.com.hk/chinese/about/press/images/130829/2.jpg
      http://mail.mcdonalds.com.hk/chinese/about/press/images/130829/4.jpg

      刪除
    3. 多謝分享,很珍貴的相片。

      刪除
  10. 匿名15.9.17

    止凡兄這一篇有如心靈雞湯,我們這些日做夜做的打工仔,雖然日日對住iphone,
    其實早已將教主的格言忘得一乾二淨。Stay Hungry, Stay Foolish這四個字已經有如
    我們的的九陰真經,受用一世了。

    KS

    回覆刪除
    回覆
    1. 他留下來的,吸得多少就多少吧,加油。

      刪除
  11. 匿名16.9.17

    感覺是科技又到了累積期, 電腦的出現算是一個意外 (手機其實只是延續),
    小時候還以為長大了人人家中有一個機械人, 依通漲人工有十萬八萬, 醫學發展可以令人長命些.

    結果現在只些傻傻的掃地/窗的機械人,
    的確好多人月入十萬八萬, 但前提是有產人士.
    醫學現在更是連牛奶有益還是有害都搞唔清.

    一直在Facebook 都見到好多創意的發明,
    什麼雷射刮鬍刀, 什麼自動化妝機,
    不是失敗了就是太貴完全沒人用影都冇.

    社會太功利, 什麼都講數據 (聽到某社福界高層在大談數據,淪落到要追數真心覺得社會退步了)
    以前1個養5個, 依家大家養一個都唔掂.

    原有的結構已經固化, 要改變的代價太大(例如全世界強行立發只許用無人駕駛, 車禍率馬上低過你比花盆KO)
    社會搞笑到要創造就業, 瑞士推派錢居然說怕養懶人, 但一大堆人番工做些無謂事撐起經濟 & 社會又有意義?
    為什麼機械產生的紅利不能給市民? 90%以上的工作基本可以被機械取代, 只是太多顧慮,反而妨礙了人類的發展.
    不快點搞定星際移民, 困死在地球上的話, 人類不是給自己玩死就是一場大天災就玩完.

    現在, 只能期待下一個爆發點, 希望費米悖論找不到其他文明的原因,
    是因為要由一堆細胞進化到人太困難, 而不是大部份文明在起步點就被自己玩死.

    --Herman

    回覆刪除
    回覆
    1. 很多謝Herman兄的分享,內容也很有趣,讓我對幾個地方作點回應。

      「醫學現在更是連牛奶有益還是有害都搞唔清」
      我認為這是科學的嚴謹一面,但醫學在這些年都進步很多,人們平均壽命與健康都好多了。

      「一大堆人番工做些無謂事撐起經濟 & 社會又有意義? 」
      這的確發人深省,這是工業時代流傳下來的一套,此社會模式可能會被AI時代大大改變,亦有機會承接你最後所提到的,「期待下一個爆發點」,到時整個世界的規則可能會被改變。

      有時在想,如果Steve Jobs長命一點,世界的變化速度應該會快多了,懷念他。

      刪除
    2. 匿名17.9.17

      醫學也許在很多方便進步了, 無奈我感受不到, 只感覺和20年前沒分別,
      因為我本人最近有親人入院了, 可是醫生給的答案都是原因不明 (澳門 & 香港都是),
      而簡單的一個抽骨髓也能拿錯針型, 弄個RFID/二維碼輔助確認有哪麼難? 都2017年了!
      (RFID分配藥品已是我剛入大學時教授教的東西,現在都快10年了!!!有改變嗎?????)


      PS: 的確, 如果Steve Jobs長命一點, 可能我們有生之年能看到革命性的改變, 要突破的風險太大, 需要似他一樣的勇氣&實力.

      刪除
    3. 匿名17.9.17

      --Herman

      刪除
    4. 這些年,醫學的確有多方面的進步,例如微創手術、電腦計算開刀位置,都是很厲害,減少開刀的傷口與錯誤。

      刪除
  12. 匿名16.9.17

    這篇部分內容,可用作第六本新書教材,好文。(自己友)Good.Good.

    回覆刪除
    回覆
    1. 自己友在幫我構思新著作內容?哈哈。

      刪除
    2. 匿名16.9.17

      新書名也議訂"求財岩渴十八招"������(自己友)

      刪除
    3. 要想出十八招,不容易噢。

      刪除
  13. 不論iphone和android手機,都好像到了創新的樽頸,這兩年已沒有出現令人眼前一亮的新功能,將來,處理器會再快一點,容量會再大一點,螢幕會再細緻一點.......有點似過去電腦所面對的困境

    回覆刪除
    回覆
    1. 說起來的確與電腦行業有點相似。

      刪除
  14. 我還在使用Steve Jobs生前主持的iPhone 4S,以為是他的最後的一個產品,原來不是,他的最後的一個產品是非賣品-Apple Campus,在加州的Cupertino。
    這篇文章與跟帖值得一讀:
    从建筑师的角度如何评价苹果公司新总部 Apple Park?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797828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在facebook也有看過,不知是真是假,但值得一看。

      刪除
  15. 剛剛看完tvb一個節目,回顧十年來iPhone的演變,亦訪問了一位超級果粉。他提到近一兩年的iPhone開始被人批評缺乏創意,但他提出了一個頗獨特的見解,試圖為蘋果開脫。他提到初初由無到有,很多功能都創新先河,當然給人無限驚喜,但當一路演變下來,很多新功能都已經存在,要在已經有極多功能的iPhone上再添加新功能,便比較困難,要有更加革新的創意意念。他提出這種創意飽和的現象正正反映在iPhone身上。若一項產品原本只有一個功能,要在第二代身上加上十個新功能,可能很容易想到,但當這項產品演變到有100個功能的時候,要再加十個功能上去,便要搞盡腦汁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就好像效果的問題,以前也有寫過,一個地方的基建也如此,起第一條橋的成本效益很高,但起第一百零一條橋的成本效益就不算什麼了。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28.html

      新意方面,這亦與電影很相似,一般電影系列的續集或第三集第四集都不如第一集般好看,因為好的點子都在第一集出現了,之後的創意要令人眼前一亮實在不容易。

      刪除
  16. 因為下一波創新已經唔係手機。。。

    回覆刪除
    回覆
    1. 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death-of-the-smartphone-and-what-comes-after-2017-3

      刪除
    2. 非常impress。

      刪除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