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8日星期日

這些年來的價與值

近期股市高位,觀察到一些有趣印象,就是同一支股票,同一家公司,股民或資金對它的觀感突然有180度的轉變,借機拿一些例子來討論一下。



談談這些年幾支股票公司的變化,先談匯控,相信大家還記得它自金融海嘯出事後股價一直低迷,低迷期之中也有高有低,就早三兩年,它就經歷了谷底。

當時有不少對匯控不利的消息,包括低息、息差收窄、資金氾濫時它的優勢出不來、狂被監管機構罰款等。以前寫了不少,見《匯控回購有感》及《匯控被罰令股價低迷》,還有巴塞爾協定將會提高標準,見《國際銀行的難處》。差不多壞消息集於一身,經歷漫長的股價低潮,還說買匯控會被人笑。

這幾個月出現不少好消息,例如憧憬加息週期有望把息差拉闊,將會有利一眾銀行股,還有熱錢南下,匯控成為追捧對象之一,資金湧至,北水焦點,有運行了。看見不少推介指現在是買入匯控的時候,因為它將會受惠今次升浪。

前者不利消息纏身,後者全城追捧,作為投資者,定必買入後者而避開前者吧,對不?難道投資者不是買「會升的」,而是買「會跌的」嗎?

前者與後者也是同一家公司,基本面沒多大改變,大概只是大環境的變化。前者股價是40多元,後者股價是80多元,我反而想買前者,想賣後者。


另一支是建行,這三兩年的光景特別大對比。股價經歷頗長的低迷,一直估值不高(其實如今也不算太高),主因眾所周知的問題,包括壞帳、假數、中國債務水平嚴重、增長減慢、中國經濟硬著陸等,一眾內銀賺多少也是阿爺控制,國家機器,想飛也飛不起,不是基金大戶竉兒。

近期的建行似變了另一家公司似的,搖身一變,成為資金熱追的對象。報導提出不少理據,包括加息令息差拉闊、北水南下追捧、中央降準、估值夠平、息率吸引、中國PMI與GDP增幅分析指內地經濟明顯有好轉,內銀是首先受惠的一群。

突然之間,壞帳問題無人提,假數問題無人提,國家機器無人理,其增長仍未有從前般強勁,但中國經濟問題好似消失了。這些觀察在不久前也有討論,見《匯控建行突變硬》。

同樣一家建行,在前者壞消息不斷時,你會買嗎?到後者開始變成基金大戶竉兒,才是追逐對象嗎?大眾對投資理念又會是買「會升的」吧。

前者股價是4元多,後者股價卻是9元多了,計一計,這是一個兩年賺一倍的機會,還未計股息。若倒轉來操作,4元多沽,9元多追買,我不清楚這些追潮、趁勢的理念如何可令投資者累積財富。


還有一家值得談的六福,在2014年零售業出事之後盈利大跌,股價也跟蹤大跌,反覆跌至2016年的谷低。這三兩年來,自由行數目大減、出現水貨客事件、佔中事件,零售業步入寒冬,整個行業前景不明,更有人提出零售業的結構性問題,就是被網購打擊,零售業可謂百病纏身,沽的人多,買的人疏。

相比三兩年前,今天零售其實未見極大好轉,一定未回復2014年出事前的輝煌,但各界看似認為最壞時間已經過去了,如今沒有自由行數量減少的問題,亦沒有佔中問題,沒太多人再提網購打擊零售業這個論述,看來零售股相對明朗得多了。

三兩年前的六福處於陰霾之中,不太可能作出投資吧。反而今天再次成為升市其中受惠股,投資者要「寧買當頭起」吧。又要看看,前者股價為13元多,後者股價曾高見$35.6,是一個計及股息,兩年升近三倍的投資機會。


趁勢、找勢頭、追熱錢、買「會升的」,這都是投資方法之一,但細心一點看,出來的結果是低買高賣,還是高買低賣,則要好好探討。依這些概念作投資,從以上的例子中多會選擇投資後者的股票公司,於2015、2016年更不會買股票,今天則會走來買股。

追潮這個操作頗危險,危險在自己危險也不知道,買貴貨還以為自己精明,今天積極考慮入市,問一眾blogger應買什麼股票的網友,在2015、2016年時有否問過這問題?有否想過買股票?

李嘉誠買賣東西很厲害,總在人人不看好時買東西,買入企業,苦苦經營,養大後則於天時地利人和的利好因素之下把它以高價賣掉,以前「賣橙」賺千億令全城嘩然。我們買賣股票時,不妨也可想想首富的操作理念,在人人都不看好該東西時買入,到人人都看好時賣出。當然,前提是這東西總要是好東西,若人人以為垃圾,你當寶買回來,但這原來它真的是件垃圾,這結果會很可悲。

這只是價值投資的其中一種玩法,當然亦有很多不同玩法。例如買入穩定增長的派息股,如領展、港鐵,又或者增長強勁的公司,如騰訊,買入並持有,可能更簡單吧。條條大路通羅馬,大家也有自己的一套了嗎?是否在收成期?

21 則留言:

  1. 匿名28.1.18

    以上所舉的例子,當人所皆知最壞/最好的時候,股價已經先行了一段時間,真正的趨勢投資者不會到最後才行動。反而當最壞/最好的消息街知巷聞,極積留意相反方向。如果將時間拉長來看,有時更留意到整個板塊出現同樣現象。上文提到的六福,只因珠寶股最快復甦,其他零售股如莎莎、佐丹奴等仍然慘不忍睹。
    三才劍客

    回覆刪除
    回覆
    1. 同意呀,零售業不是每一家都可以的,不過若是好公司,正在逐一恢復過來。

      刪除
  2. 匿名28.1.18

    一般人還是買適合自己了解的個股
    也就是能力圈內的
    如果沒有買大範圍的ETF也不錯..
    個股風險超高的,沒有十足把握與了解
    不要輕易買進
    若真要買 等到壞消息滿天飛
    沒人敢進場買 分批買 或許風險可降低
    2800盈富基金 真是好物
    BY RIVER

    回覆刪除
  3. 匿名28.1.18

    所以牛市三期時價值投資者十分孤單, 畢竟他們不是牛三逐浪者, 投資之事都是同個人交代, 寧買當頭起, 莫買當頭跌是大多數,做價值投資者要有同市場反其道而行的逆境商數財商

    回覆刪除
    回覆
    1. 覺得孤單,再找不到大平賣的股份,如10分息的REITS,唯有多發文,解解悶吧。

      刪除
    2. 最近止凡兄應該也很悶很孤單吧
      我的手也很痕, 惟有多上來留言

      刪除
  4. 823我是上市時候已經有的,66都是。所以我是經過兩次股災後(07,15),仍然生存的人。
    我覺得所謂價值投資就是買入有定價權的公司,又經常發掘新業務的公司,然後長期持有。
    一些公司,例如礦產股,紙業股,航運股,水泥股,上游工業股等,由於沒有定價權,我是不會持有的。
    至於939,1398,3988等國企銀行,本身就是執行阿爺的決策,必要時要為國捐軀。
    所以我明知他們由於資金流入,還會升,但我唔會買。
    最近我都有買入股票,例如點了穴的地鐵(最近大半年是$44-$46),由於平均成本非常低,唔怕買貨。

    回覆刪除
    回覆
    1. 也有為願意為國捐軀的人長渣內銀的

      刪除
    2. 鹹魚白菜各有所好,只要堅持自己信念就可以,加油!

      刪除
    3. 匿名29.1.18

      在牛市中(好股票)要坐得穩,是需要信念的。
      三才劍客

      刪除
  5. 投資很難也很易,難在不知自己是人,易在知道人們是人。

    回覆刪除
    回覆
    1. 禪師又來了,好禪呀。

      刪除
  6. 睇到呢篇,我就想到一個情況,而這個情況其實一直困擾我好耐。

    企業的價值不是看股價,而是看潛在價值,是一直奉行的原則。
    可是,當實際實行時,就會發現評估價值雖然會看前景,但會發現計算的合理價會滯後於市場的重估。打個比方,700的合理價是根據第3季的數據計出來是$450,所以現價$470是合理價外。但原來700到$480其實是合理的,因為市場已經重估計算未來的潛在增長(因為我們的資訊沒有市場的多),並將當中風險折算,得出$470的股價(當然前提是企業本質不變,而增長是實在的)。如果我們以為$450才是合理,就不會買入,並損失了這個機會。

    退場也是,傳統是說除非企業所在市場環境出現根本性轉變,或公司營運出現問題才沽貨離場。可是,同一問題又出現,當發現公司營運出現問題,市場已經重估並股價在我們沽貨前已下跌大部分,更差的,可能我們更會因為未發現以上情況,認為現價較合理價低並入貨,雙重損失。

    小弟投資年期不長,還未找到處理來這個情況的辦法。

    回覆刪除
    回覆
    1. 450,470,如此的估值投資理念,計算都好準確,水位不多噢。想起下面這篇文章,有空回看一下。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08/blog-post_5086.html

      刪除
    2. 可能我描述得不好。我都是主要用盈利估值去計算,輔以股息估值及PB計(看企業的性質),小弟估出來的,也通常是一個範圍。
      上述例子,用盈利估值(同時考慮增長)可能計出來是$430 - $460,那現價$470是合理價外。可是,原來$470的現價是市場因為現有最新的資訊去計及未來的潛在增長下的重估。如果我用相近的增長率,計出來的合理範圍就會是$450 - $480,那其實$470是合理的。
      如果我會用一開始的$430 - $460去作投資決定,我們就不會在$470買入,因為是合理價外(而實際上經重估後是合理的),並損失了這個機會。

      退場也是,傳統是說除非企業所在市場環境出現根本性轉變,或公司營運出現問題才沽貨離場。可是,同一問題又出現,當發現公司營運出現問題,市場已經重估並股價在我們沽貨前已下跌至$400(在相近情況,重估合理範圍可能是380-410),更差的,可能我們更會因為未發現以上情況,認為現價較合理價低(因為我們仍認為430-460是合理)並入貨,雙重損失。

      這就是我所困擾,估值時的一個滯後問題。

      刪除
    3. 按你的例子,對我來說300尾到400尾,從長遠看,分別不大,如果以長遠累積資產的角度來看,或者我會關心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後,它能否1萬元一股。

      刪除
    4. 匿名29.1.18

      止凡兄說得不錯,如果是千里馬,300尾或400尾分別不大。
      至於除左估值外,圖表可以作為多一重參考,由最簡單的趨勢線,週線圖入手,墨菲的書是不錯的入門。我認為安東尼波頓對圖表詮釋得非常好:
      「Charts are the best way to display much of the fundamental, economic, sentiment and other types of data that we look at when assessing shares. They are quick to read and the mind can assimilate a lot of date in one go. This is important in the information overloaded world that most investment professionals live in today. Charts are good for screening.」
      「當我們評估股票時,圖表是基本因素、經濟、人心變化和其他數據的最佳展示方式。圖表容易閱讀,而且我們大腦在閱讀過程中可同時吸收大量數據, 一氣呵成。對於資訊爆棚而滿街專業投資者的今天,圖表是良好的篩選工具。」
      三才劍客

      刪除
  7. 止凡兄,可否分享一下你如何物識心水股如何儲貨的經驗?

    另外,我有意物業加按聊作儲備,讀過你有關加按的文章,請問有何要留意?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未知你平日有否看畢這裡的文章,你所問的問題其實不時都有分享,不是三言兩語可以交代。

      如果覺得blog文散亂的話,小弟著作更有系統地交代,不妨看看。

      有關借貸,想起一些文章,不妨先看看。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08/blog-post_92.html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7/07/blog-post_13.html

      刪除
    2. 原來有關借錢的文章都有, 止凡兄呢個 blog 真係個理財知識的寶庫, 受教了!

      刪除
    3. 有興趣看看著作也不錯。

      刪除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