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31日星期一

不同回報率的策略

8月份第一場的工作坊紙條當中,有不少無留名及電郵地址的,所以唯有先安排在blog內回應這些紙條。今天拿起這張紙條中的問題,其實有點不太明白,發文討論一下參與者的想法。




工作坊參與者問題:

5%,10%,15%的年回報率,你分別的策略會是什麼?


止凡回應:

這問題簡而精,但到底是什麼的概念呢?我會反問一個問題,若你能賺取15%的回報率,為什麼你會選擇5%的回報項目呢?若你能取15%,你大概不會對5%回報的投資項目有興趣,及為它對一個策略吧。

其實,我應該大概明白這位參與者問題的出發點,相信大概是持著一般坊間的金融概念吧。平日我們被金融銷售灌輸了太多這類知識,就是回報與風險成正比,風險越高,回報越高云云。所指的風險就是價格的波動性,波幅。

還有,風險承擔能力跟年紀有關,年老的就要多買債券及持有現金,因為這些資產風險較低。而年輕人就可以承擔多一點風險,所以可以追求高一點的回報,在組合內買多一些股票。今天,連金管局都在宣傳這類概念,大家的想法都唯有依這思維了。

我一向到銀行時,聽到這類東西,都會盡快聽完算罷,轉身離開,因為我根本不認同這類概念,而對我作出銷售的職員亦身不由己,可能她自己賣什麼都不太清楚,總之公司要她說什麼,演練十次之後就跟客人推銷一番。

實際上,投資所涉及的風險,大概有兩個,第一是投資者本身對投資項目的了解,即投資者對投資項目越是了解,這個投資的風險就會越低。第二就是投資者對這項投資的控制能力,若投資者越能控制所投資的項目,代表風險又會越低了。

舉個例,六福主席黃偉常先生對六福的投資,與一位欠缺財商的普通散戶被銀行推銷而在債券上的投資,哪一個投資操作較高風險呢?相信答案不難感受得到,黃先生對六福的了解極深,亦對六福有極大的控制權,他於六福的投資可以講是風險不大的,當然風險絕對是有的,因為做生意的變數很大吧。

相反,欠缺財商的普通散戶,被銀行推銷債券的投資,大家可以聯想到迷債事件,其實這些投資者自己買了什麼也不清楚,對這些產品的控制權亦十分有限,後果如何?大家應該記憶猶新。

很有趣,在金融界的定義,債券的風險大大低於股票,即代表普通散戶投資迷債的個案所承擔的風險,是遠遠低於黃先生的六福股票,這樣的邏輯,實在接受不來,與金融銷售人員溝通不來,還是算了吧。

若沒有控制權,有些人會選擇分散投資,有些人會選擇尋找安全邊際,有些人會兩者皆選,更有些人只會投資於自己有充足控制權的東西之上,所以物業投資這麼受歡迎,可能這也是原因之一。

無論如何,說了這麼多,只想帶出一個道理,就是投資者絕對可以找尋風險低但回報高的投資項目,決定的因素在於價值、價格、了解程度、控制權、安全邊際,拿捏好這些因素,找到15%回報的話,為何會選個只得5%回報的項目呢?真的因為低回報就會承擔低一點的風險嗎?想清楚,當年迷債的回報其實不高噢。

35 則留言:

  1. 看完止凡兄的上文; 感覺投放資本於不熟悉的投資物,如同亂買沒有好業績支持的細價股一樣。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先了解後投資嘛,政府宣傳都有講,哈哈。

      刪除
  2. 我記起自己以前好幾次在不同銀行被職員推銷投資產品時,他們都會print一張紙,然後用9%回報來向我示範複利的威力(可能他們為了吸引顧客,所以都用9%的高回報來示範)。

    不過去年和某位自稱專業的理財顧問交談時,他竟然對我說內銀是以股代息,讓我非常震驚!
    (http://fungdythegreat.blogspot.hk/2014/06/blog-post.html)

    要是一般人被他們的「高回報」計劃吸引到,而把錢交到他們這般水平的「專家」手中,低風險的投資也會變成高風險的投資啊。

    回覆刪除
    回覆
    1. 他們的確是專家,只不過所修讀的知識都不是我們所認同的,但會感覺不妥的又有多少個呢?

      刪除
  3. 真係唔知佢問乜, 我估佢都係求其寫. 你真有心機.
    100% 回報, 過大海買鋪大~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可能這位參與者也會來看blog,在這留進一步留言解釋一下問題,又或者被我這篇文章解答了也說不定。

      刪除
  4. 對同一件投資,不同人有不同風險,參考一下別人就算了。即使所謂的「儲蓄保險」的所謂低風險投資亦要面對失業無錢供的風險。即使給你知道有100%回報的項目,不同財務狀況和心態的人,最後得到的點報也可能不同!

    Wallace

    回覆刪除
    回覆
    1. 每個人的情況不同,這也是我的概念,所以亂給別人一些投資建議,隨時累死人。

      刪除
  5. 突然就想起有些要鎖死資金唔淮賣, 否則就要被罰款的基金, 簡直就是當投資者如魚肉一樣去看待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又無辦法,市場上願意付上血汗錢的投資者多的是,這些金融機構都不愁沒有客源。

      刪除
  6. 我反而覺得此問題頗有意思。
    舉一例子,騰訊及匯控,回報率的東西,當然大家沒有水晶球,但大家亦可以推斷,從歷史或行業特性,我估大家估計騰訊有介乎15-25%的回報,但匯控估計停留在5-10%,問題來了。
    從息率或帳面折讓看,又或者行業成熟性,大家可能覺匯控會較防守或安全,這樣止凡兄又會選哪個?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又回到老問題,就是我了解哪個,就應該買入哪個。價值兄說得很好,沒有人有水晶球,多年前買中騰訊的投資者,除了主席馬化騰之外,又有多少個真正了解及能預計它的價值增長潛力呢?當然,一定有這些人,只不過不會是多數人。

      事後看其回報計計數,都會覺得「早知」買騰訊就好了。這邏輯看此合理,而且多數人都會如此操作,但在股市賺錢的又有多少個呢?

      刪除
    2. 價值兄用騰訊及匯控的比喻很貼切,騰訊及匯控又不可以用 apple to apple來比較。都係果句老生常談,視乎個人風險而定。

      刪除
    3. 可以幾肯定 一百年後 匯控建行 仲系度
      騰訊? 我答你唔到 sosad

      刪除
    4. 視乎個人而定,同意。

      刪除
  7. 自己投資自己操盤,信推銷員好大機會出事。您的回報(投資)與他們的回報(佣金)並不掛勾。

    回覆刪除
    回覆
    1. 迷債事件之後,大家都清楚了,最終負責的還是自己。

      刪除
    2. 睇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頭幾章已經有講
      買主動基金不如買 etf

      刪除
    3. 這書真是經典。

      刪除
  8. 不認識、沒信心的項目就容易被人三言兩語影響決定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是多數散戶的問題。

      刪除
  9. 匿名1.9.15

    自從止凡人氣急升後,文章質素實在有所下降。你引用六福主席黃偉常先生對六福的投資與與一位(欠缺財商的)普通散戶被銀行推銷而在債券上的投資作比較,如你之前文章所說,是蘋果對蘋果嗎?又如「他於六福的投資可以講是風險不大的,當然風險絕對是有的,因為做生意的變數很大吧。」真的很難明白你說的是什麼。本文的其他論點也有邏輯問題,我不再逐一評論了,以免被認為是刻意挑釁。現在的止凡,似乎是為名氣,為賣著作及被動收入而寫文章,言之無物的文章多了,邏輯少了。

    阿愁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想止凡兄的意思是,大家同樣是投資者,但能夠掌握的資訊量和控制度有差,風險和回報也有分別。

      刪除
    2. 其實止凡兄已經付出很多,我不清楚你有沒有寫Blog,肯互動回應,文章有一定篇幅,確實不易。
      寫Blog分享不是他的負任,寫文章無可能要求篇篇上乘,盡力盡心已足夠,人的時間肯定是有限。

      刪除
    3. 多謝阿愁提醒,印象中沒有見過你留言。

      我舉的例子是一個強烈對比,用意是想帶出道理。

      文章不合你意,我不清楚這跟人氣有何關係,因我總不覺得自己有何人氣。

      而為賣紙或收入的話,我大概不會寫這些悶文了,若在香港為作家靠賣紙而活,這頗不行的吧,何況大部份平台我都是沒有酬勞的,這個blog就連廣告都無,不時被人狂批評,其實我為乜呢?

      刪除
    4. 其實止凡都只系想表達 outsider 好難掌握全盤資訊吧
      唔明什麼蘋果不蘋果
      又不是在比較不同公司.,.,..,

      刪除
    5. 其實這個只是一個比喻,如果是金融機構者,就會認為黃先生年老,應該減持所有股票而買入債券,這是奇怪的結論。

      把這有趣的看法寫了出來,這是我心中所想,文筆有限,可能詞不達意,亦可能不被認同,無所謂啦。

      刪除
  10. 匿名1.9.15

    偶爾有看止兄的文,認為他提倡的是好好地運用腦袋分析,包括你看完止兄的文亦要分析你自身能否用得著,其他投資人所講所提議的也是,集思廣益,方為上策。如這跟師奶買股後輸打贏要無分別。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多謝分享,但不明白你最後那句指的是什麼。

      留言時不妨留個名字,方便交流。

      刪除
    2. 匿名1.9.15

      是對阿愁的回覆,抱歉中文較差用錯了字令人不明白,只是說 唔好要睇又要鬧。亦不知為何用手機回覆會跳到新的一個留言。Barry

      刪除
    3. 明白Barry的意思,多謝意見。

      刪除
  11. 對回報率的概念,我還真的不明白.
    明明就是事後才知道真正的回報率,在投資前也只得出一個大約數.
    感覺上清楚理解投資物的投資者,才能減低相對的風險.
    沒有輸錢的機會就不會輸錢.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正是我希望帶出來的信息,情況就好像不少物業投資者,他們對投資項目每年可以收回多少現金流,按揭成本多少,都能相當掌握,這就是了解而降低了不少風險的意思。

      刪除
  12. 匿名2.9.15

    呢個時候有人心情差D在所難免,請包容。 等我俾返d心靈雞湯你飲啦, 睇完你的文章, 我被你改變了, 由出出入入,变成出年一齊收六位數字被動收入既buddy。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多謝你的心靈雞湯,看見你的改變,感覺奇妙。

      刪除

熱門文章